学而思教培“老司机”揭秘名师成长的6大法则
- 文:
-
2017-09-25
-
1354
新东方和学而思作为国内教培业的两大巨头,也是盛产名师的所在。当大家都在追逐“名师”光环的时候,很少有人关注在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。今天教培业“老司机”,曾经的学而思名师宁晓安老师以亲身经历,总结出名师成长的6大法则,帮助大家快速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名师。
第一招:无论授课还是日常沟通,做到清晰表达,高效工作
好老师一般工作效率都很高,高效工作的前提一定是思路清晰、表达清晰、沟通到位。
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惨痛经历:被某同事拉进一个微信群,然后看到一句:XXX,看一下。
稍微好一点的,会把前面的聊天记录复制黏贴一下,可是面对一堆密密麻麻的聊天记录,你的内心是崩溃的。这个时候,“看一下”的动力是大大的没有的。如果连问题都不能够清晰的表达,那么何来的高效沟通、快速解决?
常见的表达不清晰的原因有:
1. 需求没有清晰、细化;
2. 首次沟通,没有铺垫事件因果;
3. 内容结构层次不够清晰;
4. 转述问题,不做过滤和判断。
想做到清晰的表达,可以用以下4个方法:
1、你要表达的需求、观点一定要结构完整、逻辑清晰、可量化;
2、按照事件节点,逐层展开叙述;
3、补充必要的条件;
4、重要决策点可以前置叙述。
第二招:保持思维更新,持续充电
思考是一件很累的事情,所以很多人不太愿意去做。
训练自己保持思考的状态和惯性,尽可能多的去通过现象,看它背后的逻辑和本质。
运用到工作中,就是你对你的教学方法、课堂管理能力、学生了解程度、教学效果等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,是不是能够进一步的去想后面的逻辑,支撑你这样做或者改变的逻辑是什么等等。
不断的学习,提升你的视野和专业技能,可以让你思考得更深和更远。
对于保持思考,这里也有三个方法:
1、先问三次“为什么”(帮助你搞清楚这事情的逻辑或路径);
2、学着去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(洞察有没有?);
3、善于运用行业的学习资源。
除了对具体工作有持续思考的习惯外,还要有全盘思考的概念,这样有利用老师更加全面的掌握行业趋势和方向。
如何做到全盘思考?也有三点供参考:
1、站在行业的高度;
2、多方面收集信息,理解信息和总结信息;
3、积极探索和讨论。
第三招:养成项目运营的思维模式
训练自己的项目思维,第一件要做的事情,就是好好的整理好你的文件夹。按照你工作的内容,分门别类的安置好你的文档们。
比如这样:
整理好你的文件夹,一方面可以让你对做的事情有更清晰的分工,还有很大的好处是找文档更容易。
关于如何搞好项目思维,就是上面提到的三个方法:
1、项目化管理你的时间;
2、项目化管理你的工作内容/项目;
3、结构化的思考。
第四招:打造专属自己的标签
给自己贴标签,能让机会快速的识别到你。
标签代表着别人对你的印象,它可以有很多种,比如说:讲课生动、课堂气氛好、幽默风趣、喜欢互动、高颜值老师等等。
那么,如何给自己贴上很合适的标签呢?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:
1、清楚自我的优势和定位;
2、写出自己想要树立的标签,不要超过5个;
3、通过行为来塑造和固化你的标签,你的内在,只有通过你做的事情,才能表现出来。
第五招:构建广泛的人脉网
构建人脉同样也是有方法的,有以下三点:
1、让自己成为信息中心;
2、发展自己的爱好;
3、敢于组织和愿意付出。
第六招:敢于承担责任
想成为名师?必然要比别人付出更多、承担更多、干活更多。如果你没有能摆正心态,就容易产生不好的情绪,觉得自己杂活累活多。如果你没有敢于承担的心态,就不会愿意做边际模糊的工作,成长肯定是大大的慢的。
敢于承担也代表着一种敢于破局的态度,有时候工作发展到一个阶段,总是隐隐觉得那里不对,这个时候你要敢于发现问题,也许解决这个问题所产生的工作量,是新的内容,没人愿意管,你要敢于承担起来。
综合来说,敢于承担就是做到下面三点:
1、主动承担边际模糊工作(前提确保本职工作要做到位);
2、敢于破局;
3、菜粉心(拿着卖白菜的钱,操着卖白粉的心!)。
很后在总结一下这六招,其实它们分了三个层次,分别是:
心态层:敢于担当
社交层:树立标签、构建人脉
技能层:清晰表达、保持思考、项目思维
技能多训练,社交要突破,心态很重要!
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:“我们就是自己反复行为的总和。所以,优秀不是一种行为,而是一种习惯。”良好的工作习惯给人好的印象和感觉,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师成为名师。培养“名师”习惯,除了老师日常的努力,还需要系统的学习。